天地绘

画完手头所有的画具,再决定放弃还是坚持✊

历代禅宗祖师

拜一拜

刘冲:

🚧:



小三:






















1、达摩祖师──中国禅宗初祖
















菩提达摩,南天竺国香至王的三王子。
少时神慧疏朗,闻皆晓悟,志存大乘,深入禅法。
后随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学大乘义理,四十年后受嘱衣钵,续佛法脉。
梁武帝普通七年(公元526年)达摩祖师泛海来到广州,后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,时人称“壁观婆罗门”。
毕生提倡“二入四行”之教法,于弘法时屡遭险难,先后五次遭毒害。
约魏文帝大统二年,因化缘已毕,传法得人,遂于第六次被毒害时从容灭度。因其将佛陀“明心见性”的禅法传入中土,故为中国禅宗的初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、慧可大师──中国禅宗二祖
















慧可大师,南北朝人,俗姓姬,武牢人,中国禅宗二祖。
早年精于儒道,通老庄易学,后弃俗学,依宝静禅师出家。
为求无上大法,立雪断臂,师事达摩。
毕生力排诽议,虽屡遭险难,但仍坚持随宜说法,广渡群品。
周武宗灭佛时,与同参昙林法师力挽狂澜,护送经典佛像。后隐司空山,付法三祖僧璨。
慧可得师精髓,承师遗志,弘扬达摩禅法。








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(公元593年),世寿107岁,谥“大祖禅师”,可谓中土禅宗第一人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3、僧璨大师——中国禅宗三祖 









僧璨大师,中国禅宗三祖。初以白衣谒二祖,既受度传法,隐于舒州之皖公山。








后周武帝破灭佛法,三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,居无常处,积十余载,时人无能知者。








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,传法四祖道信。








后适罗浮山,悠游二载,却还旧址。逾月士民奔趋,大设檀供。三祖为四众广宣心要讫,于隋大业二年(公元606年)合掌立终,谥“鉴智禅师”。传灯法本为《信心铭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4、道信大师──中国禅宗四祖
















道信大师,隋朝蕲州人,俗姓司马氏,中国禅宗四祖,世称双峰道信。
幼慕空门而出家,开皇十二年(公元592年)入舒州皖公山,参谒僧璨,言下大悟,奉侍九年,得其衣钵。
唐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,归蕲州,住破头山三十余年,传法于弘忍,另有弟子法融别立“牛头禅”。永徽二年(公元651年),道信大师垂诫门人,安坐而逝,世寿七十二岁,建塔于东山黄梅寺。世人称道信与弘忍的道法为东山法门,遥尊为东山法门之初祖。
著有《菩萨戒法》、《入道安心要方便门》等书传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5、弘忍大师——中国禅宗五祖 









弘忍大师,俗姓周,湖北黄梅人,生于隋仁寿元年(公元601年)。 七岁时,从四祖道信出家。年十三岁,正式剃度为僧。他在道信门下,日间从事劳动,夜间静坐习禅。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,他触事解悟,尽得道信的禅法。永徽三年(651)道信付法传衣给他。同年九月道信圆寂,由他继承法席,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。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,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,名东山寺。唐高宗咸亨五年(公元674年)二月,五祖示寂,世寿74岁。传灯法本为《最上乘论》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6、慧能大师──一中国禅宗六祖
















慧能大师,俗姓卢,祖籍范阳(今河北涿州)人,生于唐贞观十二年(公元638年)。三岁丧父,与母亲相依为命,砍柴为生。因闻客读《金刚经》有所悟,前往黄梅礼五祖弘忍大师为师。初见五祖,五祖问他是哪里人?来求什么?慧能说是岭南新州百姓,来求作佛。五祖说:“汝是岭南人,又是獦獠,若为(如何)堪作佛!”他说:“人虽有南北,佛性本无南北。獦獠身与和尚不同,佛性有何差别?”五祖心惊而不便表示,后让他去碓房舂米八个多月。








五祖选衣钵传人时,慧能因呈偈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而独得五祖之心。后五祖秘传衣钵与慧能。








慧能离开五祖后,隐居猎人队中17年,后于曹溪广演顿悟禅,开创出禅宗一花开五叶的辉煌禅史。唐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六祖示寂,世寿76岁。弟子法海记录其教法成《六祖坛经》,流传于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7、青原行思──青原山开山祖师
















青原行思, 唐代高僧,俗姓刘,庐陵(今吉安)人。少年出家,24岁慕名前往岭南曹溪拜六祖慧能为师,亲近慧能大师15年,后住吉安青原山静居寺,四方禅客云集,世称青原行思。他继承六祖慧能的“顿悟”禅法,并发扬光大。他认为,客观世界及其变化,都是“心”的幻觉,由“心”所决定,就是六祖在《坛经》中所说的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”。心就是佛,而佛性是人皆有之的本性。他教导信徒们发扬自身的佛性,不要“心”外求佛,力倡禅宗“本性是佛”的观点,比佛教原有的修行方法、学说主张都更为直截便当,简易而有力。青原行思68岁圆寂。唐玄宗赐建“弘济禅师归真之塔”于青原山后,历代信徒顶礼膜拜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8、南岳怀让──力弘南宗“顿悟”法门
















南岳怀让,唐朝人,俗姓杜,金州(今陕西省安康县)人。10岁就只喜欢读佛书,天资聪颖。15岁时,辞别亲人依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。公元687年受戒后,志慕禅宗,先参嵩山慧安,继参曹溪。因慧能问“什么物?怎么来?”不能作答,为究8年,忽有省悟,往慧能处谈个人领会,得到慧能的赞许,于是随侍六祖慧能12年。慧能示寂后,怀让告别曹溪,于公元713年来到南岳,住般若寺,广收法徒,大力弘扬慧能的禅宗“顿悟”法门。于唐天宝三年(公元744年)八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岳般若寺(今福严寺),唐敬宗赐谥为“大慧禅师”。慧能南宗正是通过青原行思、南岳怀让,形成了唐代中国佛教“一花五叶”(南岳怀让系后衍化出沩仰、临济宗;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、云门、法眼三宗)、“五叶流芳”的兴盛局面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9、百丈怀海──百丈怀海创清规 
















百丈怀海,俗姓王,福州长乐人,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,从衡山法朗受具足戒,后往庐江(今安徽庐江县)浮槎寺阅藏经多年。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(今江西赣县)传法,即前往参学,后侍奉马祖6年,得到印可。








马祖圆寂后,他初住石门(今江西靖安县),继往新吴(今江西奉新县),住大雄山,岩峦高峻,又称为百丈山。于百丈山开堂说法二十余年,人称“百丈怀海”。师禅风朴素自然,于生活上,主张亲自劳作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。








首创“百丈清规”,规范禅僧组织和生活方式。禅宗于唐武宗的灭佛运动中能度过难关,得以蓬勃发展、繁荣,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百丈怀海所提倡的“农禅并重”宗风。








唐元和九年(公元814年)示寂,谥“大智禅师”。
师著有《百丈怀海禅师语录》、《百丈怀海禅师广录》各一卷传于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0、马祖道一──马驹踏杀天下人
















马祖道一,唐朝汉州人,生于唐景龙三年(公元709年),俗姓马,世称马大师、马祖。








本邑罗汉寺出家。容貌奇异,牛行虎视,引舌过鼻,足下有二轮文。








幼依资州唐和尚出家,就渝州圆律师受具足戒。开元年间,跟南岳怀让学习曹溪禅法,怀让以“磨砖既不能成镜,坐禅岂能成佛”的机语点拨,于言下顿悟,密受心法。
马祖以“平常心是道”、“即心即佛”弘扬禅法,用棒喝、隐语、动作、手势等方式接引学人,取代以往看经、坐禅的传统,机锋峻烈,杀活自在,蔚然成一股自由活泼的禅风,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禅宗公案。








师于唐贞元四年(公元788年)示寂,谥“大寂禅师”。
马祖道一门庭繁茂,英才辈出,计有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,后各为一方宗主,散布天下,禅宗至此风靡南北,称洪州宗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1、石头希迁──“众角虽多,一麟足矣”
















石头希迁,俗姓陈,端州高要(今广东省高要县)人,生于武周久视元年(公元700年)。
十二岁时投奔曹溪,依慧能大师披剃出家,后礼青原行思为师,受其印可,叹师为:“众角虽多,一麟足矣。”
天宝初年,前往湖南南岳南台寺,结庵坐禅于寺东石台上。其间大阐曹溪宗风,广开法化,四方学徒闻名而至,有“湖南海众”之谓。








石头禅法理事并重、顿渐并存,认为万法殊相,名异体一,等无差别;主张触目见道、即事而真,为当时的马祖、怀让等人所推重。
师德宗贞元六年(公元790年)示寂,门人为之建塔于南台,德宗谥“无际大师”。著有《参同契》、《草庵歌》各一篇行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2、赵州从谂──八十犹行脚
















赵州从谂,唐代禅僧,俗姓郝,曹州郝乡人。
幼年于曹州扈通院出家,未受戒便抵池阳参谒南泉普院,深契南泉禅法,
道法自然、超尘越俗,呈现明心见性、断执无碍的朗朗宗风。
师先后历参黄檗、宝寿、盐官等诸大德,八十岁止于赵州城东观音院(今河北赵县柏林禅寺),四十年间大阐禅理,其示众、问答之公案,如“狗子无佛性”、“庭前柏树子”、“至道无难”等语,皆脍炙人口。朝廷谥为“真际大师”,后人称为“赵州古佛”。
唐乾宁四年(公元897年)示寂,世寿一百二十岁。著有《真际大师语录》三卷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3、黄檗希运──承继洪州开启临济
















黄檗希运,唐代高僧。幼年出家,后因人启发,往江西参马祖道一。时道一已圆寂,希运后游京师,遇一老妇指示前往洪州礼拜百丈怀海,得到怀海的印可,并说他有超师之见。后于洪州高安县鹫峰山建寺弘法,并改其山名为黄檗山,四方学僧云集而来。








大师继承马祖道一“即心即佛”的思想,力倡“即心即是佛”之说,反对以“见闻觉知为心”,将“洪州宗”喝、捶、踏兼行的禅风发扬光大,其宗风“孤行峻道”,深深影响后来临济宗的传法风格。
河东节度使裴休迎请说法,旦夕问道,并记录所说,即为现行的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》和《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》。








师唐大中年(公元855年)示寂,谥“断际禅师”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4、沩山灵祐──沩仰宗开宗祖师
















沩山灵祐,唐代高僧,俗姓赵,福州长溪(在今福建)人,沩仰宗初祖。
年十五岁从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,于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,究大小乘教。后到江西参百丈怀海。有一次,怀海让他拨炉灰,看有火没有,他拨后说没有,怀海往深处拨,找到火星,责备他说没有,于是大悟。唐宪宗元和末年,至沩山弘扬禅风,村民感德,群集共建同庆寺。相国裴休前来闻道,声誉大扬,学僧云集,遂于此敷扬宗风达四十年之久,世称沩山灵祐。








沩山的基本思想是“三种生”说,即把主客观世界分为“想生”、“相生”、“流注生”,这也是他为接引学人证得大圆镜智(佛智),达到自由无碍境地而设的三种机法。 








唐宣宗大中七年(公元853)示寂,世寿八十三岁,谥“大圆禅师”。有《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》、《沩山警策》各一卷传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5、仰山慧寂──仰山小释迦
















仰山慧寂,唐末五代僧,俗姓叶,韶州怀化(今广东)人,与其师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。因居仰山,故世称仰山慧寂,有“仰山小释迦”之称。
年少时,有意出家而父母不许,后自断二指以誓求法之心。初时礼拜耽源禅师,了悟玄旨;继参灵祐禅师,奉侍十五年,承嗣其法。后领众住王莽山,以化机不契,迁居仰山,宣扬沩山之法,学僧云集。
沩仰宗在接引学人时倡导不说破原则,注重不假语言的自心顿悟,从而达到理事如如。沩山明确表示“父母所生口,终不为子说” ,仰山也宣称“诸佛密印,岂容言乎”,主张摒弃语言名相,禅趣深远,人所难测,是他家所难企及。








又仰山平时常以画圆相启悟学人,画圆相的作法始于南阳慧忠,沩山加以运用,仰山大力弘传,遂成沩仰宗风。
后梁贞明二年(公元916年)示寂,世寿七十七岁,谥“智通禅师”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6、洞山良价──曹洞宗开宗祖师
















洞山良价,唐代越州会稽(今浙江)人,俗姓俞。幼岁从师念《心经》,至“无眼耳鼻舌身意”处,忽以手扪面,问师曰:“某甲有眼耳鼻舌等,何故经言无?”其师骇然异之,曰:“吾非汝师”。即往五泄山灵默禅师处出家,二十一岁受具足戒,后遍参南泉普愿、沩山灵祐等名宿大德,最后归心云岩昙晟,并见道开悟。后多方游历,于江西洞山建立道场,倡“五位君臣”之说。其弟子云居道膺、曹山本寂、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,皆为日后的佛门龙象。而亲承法脉的本寂,因住曹山,与洞山良价合称为曹洞宗,和沩仰宗及临济宗成为当时法门最隆盛的宗派。
  唐懿宗咸通十年(公元869)示寂,年六十三,谥“悟本禅师”。著有《宝镜三昧歌》、《玄中铭》、《洞山语录》传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7、曹山本寂──曹洞宗二祖
















曹山本寂,唐代禅僧,俗姓黄,泉州(福建)莆田人。曹洞宗第二祖,又称耽章。幼习儒学,十九岁入福州灵石山出家。二十五岁受具足戒。寻谒洞山,洞山问:阇黎名甚么?师曰:本寂。山曰:向上更道。师曰:不道。山曰:为什么不道?师曰:不名本寂。洞山深器之。自此入室,盘桓数载,乃辞去。洞山遂密授洞上宗旨。后住抚州(江西)曹山。大扬宗风,并详说洞山五位旨诀。法席繁兴,学徒云集。








唐天复元年(公元901年)示寂,世寿六十二,谥“元证禅师”。有《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》二卷传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8、清凉文益──法眼宗开宗祖师
















清凉文益,俗姓鲁,浙江余杭(今杭州)人。七岁出家,学律,兼读儒书。后参谒雪峰义存的弟子长庆慧棱。以后云游,到漳州,见到地藏桂琛。与桂琛论道,自知有欠缺,决心留下学禅法。听桂琛说“若论佛法,一切现成”,领悟了即心是佛的道理。晚年住金陵清凉院传授禅法,故又名“清凉文益。”








因为受到南唐国主的尊重,他先住金陵报恩院,后住清凉院,相机弘化,门徒很多。嗣法弟子有天台德韶、清凉泰钦、灵隐清耸、归宗义柔等。








后周世宗显德五年(公元958)示寂,年七十四,谥“大法眼禅师”,因此他的法系被后人称为法眼宗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9、云门文偃──云门宗初祖
















云门文偃,唐末五代高僧,俗姓张,嘉兴人,为云门宗初祖。从嘉兴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。
遍览诸经,深究《四分律》,后至睦州,因顿折一足而开悟,








继参学于道明禅师门下,又谒雪峰义存禅师,依住三年,受其宗印。
游历天下,遍访高僧大德,参究印证,声名渐著。于云门山创建光泰禅院,道风愈显、法化四播,遂成云门一宗。其机锋险峻,门风殊绝,重在以简捷明快的语句破知见。如人问“如何是佛”,他说:“佛是干屎橛。” ;“如何是云门剑”,他说:“祖。”禅林中有“云门一字关”、“云门三字禅”之美称。








后汉乾佑二年(公元949年)示寂,世寿八十六岁,谥“弘明禅师”。留有《云门匡真禅师广录》三卷和《语录》一卷行于后世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、临济义玄─临济宗初祖
















临济义玄,唐朝人,俗姓邢,曹州南华(今山东)人,临济宗初祖。
幼负出尘之志,披剃受具足戒后,博通经论,精究律学。后到黄檗希运处参学,问佛法大意三次,挨三次打。得希运指点,去问高安大愚(马祖的徒孙),大愚告诉他这是“老婆心切”,他言下大悟,复还黄檗,受其印可。








继以行脚参禅,以直截痛快的作风,打喝之类的办法,与大老交锋,故丛林有“临济游方,气吞诸方”之说。师接化学人之法有“三玄三要”、“四料简”、“四宾主”、“四照用”等,机锋峻烈,生机勃勃。
开创了禅宗史上最为卓绝、门风兴隆的临济宗,为中日禅宗主流之一。
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示寂,谥“慧照大师”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21、杨岐方会──临济宗杨岐派初祖
















杨岐方会,北宋禅僧,俗姓冷,袁州宜春(在今江西)人。先作小官,不称职,出家,得法于石霜楚圆,为禅宗临济宗第八世传人,也是临济宗杨岐派开祖。与黄龙慧南之黄龙派对峙,为禅林五家七宗之一。
杨岐方会在修行上,讲究天然自在,任运为修,无修而修。既继承了传统的临济宗风,也吸收了云门宗风中的“随波逐浪”。方会自称:“杨岐一言,随方就圆,若也拟议,十万八千。”方会的嗣法弟子有白云守端、保宁仁勇等,其后再传弟子如五祖法演、佛眼清远、圆悟克勤等皆影响世人深远,禅众云集,可谓门庭隆盛,法源流芳日本。








皇祐改元,示寂。著有《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》、《杨岐方会禅师后录》。








 
















22、黄龙慧南──临济宗黄龙派初祖
















黄龙慧南,宋代信州(江西)人,临济宗黄龙派之祖,世称黄龙慧南。
少习儒业,博通经史,先从泐潭怀澄学云门禅,听临济宗雪峰文悦“不甘死语下”的劝告,辗转投石霜楚圆门下,因楚圆“诟骂不已”而大悟。黄龙慧南于同安院开堂说法,四众归趋。不久至归宗寺,因突遭火灾全寺尽毁,而蒙冤坐狱,获释后居黄檗积翠庵。复受请至黄龙山崇恩院,法席鼎盛,直追马祖、百丈,宗风大振,遍及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闽粤等地,蔚成黄龙派,日本临济宗之祖荣西即源于此派。北宋以后,临济宗独盛于禅林,流传至今,黄龙慧南功不可没。
黄龙慧南善取公案广渡四众,室中设“佛手、驴脚、生缘”三转语以勘验学人,世称“黄龙三关”。








宋熙宁二年(公元1069年)示寂,世寿六十八岁。徽宗大观四年(公元1110年),追谥“普觉禅师”。有《黄龙慧南禅师语要》、《书尺集》各一卷行世。








 








 








23、圆悟克勤──著《碧岩录》闻名天下
















圆悟克勤,宋代禅僧,俗姓骆,彭州(今四川境内)人。少时日记千言。一日,克勤禅师偶游妙寂寺,见到佛书,读之再三,如获旧物,怅然不已,谓同伴曰:“予殆过去沙门也”。于是便立志出家,依寺僧自省法师落发,后又从文照法师学习讲说,从敏行法师学习《首楞严经》,不知疲倦。








精勤求法,四处参访善知识。曾至五祖山参谒法演禅师,蒙其印证,与佛监慧懃、佛眼清远有“演门二勤一远”之称。
七次住持名刹,说法精采,受朝廷敕赐紫袈裟及“佛果禅师”名号,
又蒙高宗赐号“圆悟”,世称圆悟克勤。
为引度学人,编《碧岩录》十卷,世称禅门第一书,为认识禅门必读之书。
另著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二十卷。








绍兴五年(公元1135年)示寂,世寿七十三岁。谥“真觉禅师”。








 
















 24、大慧宗杲──开禅宗参话头之先
















大慧宗杲,南宋高僧,俗姓溪,字县晦,号妙喜。13岁入惠云寺,次年为衲于郡中景德寺。后持行,向张商英求铭。张称其为“英爽衲子”,字“妙喜”。17岁在汴州参谒禅师圆悟克勤。禅师道:“薰风向南来,殿阁生微凉”,遂豁然领悟。 得圆悟许可,与之分座讲法,以雄辩闻名。绍兴七年,居径山能仁寺。十一年,因不满秦桧投降金人和议政策,被诬与张九成“谤讪朝政”,夺去衣牒,充军衡州、梅州、福建等地。二十六年赦免,恢复僧服,往明州阿育王山。三十二年,孝宗赐其名为 “大慧禅师”,并御书“妙喜庵”三字赐之。后在云居山提倡禅宗修持以“看话头”为主,开禅宗参话头之先。








隆兴元年(公元1163年)示寂,谥“普觉禅师”。








著有《正法眼藏》二卷、《临济正宗记》。其徒集其法语 ,前后三十卷,名为《大慧禅师语录》。








 
















25、虚云大师──肩挑禅宗五家法脉
















虚云大师,湖南省湘乡县人,近代宗门大德。俗姓萧,名古岩,又名演彻,字德清,五十岁后自号虚云。出身官宦人家,十九岁逃离家庭,披剃于鼓山涌泉寺,行脚天涯,巡礼名山,遍学经教,参究禅宗。








四十三岁发愿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,数年间,进川入藏。越雪山至缅甸、印度、锡兰朝礼佛迹,历尽艰辛。曾结茅潜修于终南山等处。以定力、苦行、坚忍著称。一身肩挑禅宗五家法脉,中兴云门宗,延续沩仰、法眼二宗。








曾重兴云南鸡足山祝圣寺、昆明西山华亭寺(改名云栖寺)。曹溪南华寺、乳源云门寺、云居山真如寺等巨刹,创立鼓山佛学院培养僧徒。重振禅宗祖风,制定丛林清规,率众参加劳动,农禅并举。德高望重,皈依弟子达百万众。1953年被推为中国佛协名誉会长。








1959年示寂,世寿一百二十岁。








著有《楞严经玄要》、《法华经略疏》《圆觉经玄义》等,后人辑其语录偈颂为《虚云和尚法汇》、《虚云和尚禅七开示录》等行世。





评论

热度(13)